為了重拾美麗的笑容與口腔的咬合功能,許多缺牙的民眾會選擇植牙手術進行齒列修復,隨著科技的進步,現今的人工植牙自然美觀度已可做到逼近真牙,且成功率高,但植牙手術花費的時間較長,需要進行侵入性的手術,因此醫師在進行前需要先做詳細的評估,若是牙周狀況較不佳的患者醫師也會先規劃牙周手術,植牙前必須要先經過「補骨」、「補肉」,讓牙周高度、厚度、密度都足夠時,才會進行植牙手術,明明只是要植牙為什麼還要補骨與補肉呢?
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補骨,植牙是將人工植體植入齒槽骨中,並等戴三到六個月的骨整合,等待植體穩定後在上方裝上全瓷冠或金屬牙冠,人工植牙就此告一段落,其實植牙就好比蓋一棟房子,齒槽骨就如牙齒的地基一般,若沒有穩固的牙周環境,植牙在長期的咬合力度下便容易有傾倒不穩的風險,植牙前若缺牙時間過長可能致使齒槽骨缺少刺激逐漸流失,醫師會進行骨粉填補,這等待齒槽骨的狀況穩定之後,再進行植牙療程。
補肉則是將牙齦比喻為建地的水土保持,若沒有良好的土壤,種植在上面的植被也沒有辦法穩固的紮根。在自然牙的周圍會有一層「角化牙齦」,角化牙齦可協助穩固牙齒並降低細菌堆積,長期缺牙容易造成角化牙齦逐漸流失,若此時植牙,不僅植體不穩固並且難以清潔,因此要先補肉確保牙齦充足,以防降低缺牙重建的成效。
人工植牙前口腔的狀況的評估絲毫不能馬虎,尋求專業牙醫師的協助,確保植牙效果優良,讓口腔重建其功能也提高美觀程度,基隆七堵晶采牙醫陳鵬文醫師致力於人工植牙、全口重建等項目,透過術前詳細評估與專業技術帶給病患高品質的植牙,對於齒槽骨、牙齦狀態,也能根據個人狀態的不同做出妥善調整。有需要執行補骨、補肉的動作都應該積極配合修復,才會擁有更好的植牙體驗。